父親臧克家同找九宮格見證朱自清師長教師的來往故事–文史–中國作家網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8d14ce2b7137.21675830.

《文訊》月刊《朱自清師長教師回想1對1教學特輯》插頁

《文訊》月刊《朱自清師長教師回想特輯》封面

朱自清師長教師(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字佩弦,是有名的散文家、詩人和學者,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占有主要位置。他是一名平易近主斗士,平生中屢次切身介入如五四活動、一二·九活動等主要的愛國活動,有著激烈的公理感和斗爭精力。他的文學作品異樣反應了他對社會實際的追蹤關心,對平易近主、公理的尋求和盼望。

同時,朱自清師長教師仍是一位以終生精神教書育人的教導家,一位培育、關懷、扶攜提拔文壇新人和青年作家的導師和文學指路人。1920年,他從北京年夜學哲學系結業后,曾在浙江、江蘇的多所中學任教;1925年開端,任清華年夜學中文系傳授,1930年起擔負代表系主任和主任。他酷愛教導工作,鼎力支撐青年文學社團運動,熱情地為很多青年作家供給了力所能及的輔助,對他們的文學作品賜與積極、中肯的評價和指導,為文壇青年一代的生長支出了極年夜血汗,也獲得了青年作家們的敬愛和欽慕。我的父親臧克家就是此中之一。

實在,我的父親并不是朱自清師長教師親講課業的先生,甚至沒有見過師長教師的面,但早就讀過師長教師的作品,了解他的業績,對師長教師的為人和學問極為崇拜。父親曾在師長教師往世近四十年后,如許回想道:“朱師長教師是五四時期的老作家,我青年時期就讀過他的《背影》《荷塘月色》,心向往之。他主編的《中國新文學年夜系·詩集》,是我常常翻閱的一本詩選。貳心胸寬廣,評選公允,片言只語,盡非隨便出之,從中可以看出他的專心,也看出他的為人。1955年,我編選了本《中國古詩選》,接觸了朱師長教師的不少詩作,選進了《送韓伯畫往俄國》《贈A.S.》《小艙中的古代》。疇前二首中,可以看出他向往反動的提高思惟;后一首寫出了‘梗塞著似的古代’。詩句樸實近白話,不見砥礪的陳跡,自天然然,如行云流水,給我的印象很深,至今不泯。”“朱師長教師是一位溫厚的學者,抒懷的詩人;同時,他也是一個長短清楚、脊梁硬挺的富于激烈平易近族感、愛國心的健者。在極為困苦的周遭的狀況下,情願忍耐餓餒的熬煎而不食嗟來之美國面粉,公理凜然,浩氣長存!”

令父親對朱自清師長教師崇拜酷愛而至逝世不泯的,還有那些深入的切身經過的事況和領會。1929年12月1日,父親在青島《平易近國日報·恒河》上,頒發了第一首詩作《默靜在晚林中》。1933年7月,在聞一多、王統照等師長教師的援助下,他的第一本詩集《烙印》自印出書,遭到茅盾、老舍等文學界先輩的確定與好評,成為文壇新秀。朱自清師長教師一向很追蹤關心我父親的創作,他在寫于1936年的論文《古詩的提高》中,談到了父親的古詩。這是師長教師統不雅詩壇,編選《中國新文學年夜系·詩集》后的一些感觸和總結。他說:“另一方面,重新詩活動開端,就有社會主義偏向的詩……可是古詩人的態度分歧,不是從下層往下看,是與勞苦的人站在一層而代他們措辭——固然只是實際上這般。這一面也有提高。初期古詩人年夜約對于勞苦的人實生涯了解的太少,只憑著崇奉的實際或主義施展,所以難免是概念的,空架子,沒氣力。近年來村落活動鼓起,村落的生涯實相垂垂被人留意,這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鄉村為題材的詩。臧克家師長教師可為代表。概念詩生怕其空,所以話不厭詳,而越詳越覺羅嗦。像臧師長教師的詩,就經濟得多。他了解節儉文字,應用比方,以暗示取代闡明。”朱自清師長教師在這段闡述中,既確定了我父親的創作標的目的,也贊揚了他的藝術表示伎倆,尤其是總結性地指出,臧克家成為“有血有肉的以鄉村為題材的詩”的代表,如許有分量的總結性結論,后來成為古代文學史尤其是詩歌史研討者評價我父親詩歌創作與成績的主要參考根據。這對于踏進文壇三四年時間的父親來說,無疑是宏大的確定、鼓舞和扶攜提拔。

朱自清師長教師對我父親文學創作的追蹤關心是連續的、熱忱的。從1937年下半年開端,我父親高唱戰歌奔赴抗戰火線。1939年8月至11月,他與姚雪垠等自湖北經河南向年夜別山進發,最后達到安徽,展開敵后宣揚、采訪任務并停止文學創作。他用十一章五百行詩句,寫出了陳述長詩《淮上吟》,以記載這歷時三個月、過程三千里沿途的所見、所聞、所感,同時也創建了陳述長詩這一新的詩歌情勢。朱自清師長教師對此很是追蹤關心和贊賞,他在1941年9月2日給作家牧野的信中寫道:“臧克家師長教師的《淮上吟》很不錯,比方特殊新穎有興趣味。《走向前方》卻遠不及。(注:《走向前方》是我父親寫于統一時代的另一首長詩,完成時光略早于《淮上吟》)……您借給我的幾種詩,只想留下臧克家師長教師的一冊《哭泣的云煙》,此外日內寄還您。”短短幾句話卻表達了幾重意思,朱自清師長教師對我父親詩作的器重和愛好可見一斑。

父親還曾在本身的文章中表露過如許一件事:“朱師長教師在黌舍里聯絡接觸群眾,愛好和先生談詩論文,餐與加入文藝運動,我早有所聞了。前年,偶然在一份報紙上看到了一條新聞:在清華年夜學的一次年夜會上,他與我中學同班同窗李廣田同道登講臺,朗讀了我的《老哥哥》這首詩。朱師長教師‘取’老哥哥,廣田‘取’小孩子。看了這條新聞,使我想到,他在《古詩的提高》上,曾贊許我的‘有血有肉’的鄉村詩,他必定和我一樣,同情像老哥哥如許窮苦而又仁慈的農人,這加深了我對朱師長教師的清楚,加倍敬佩他的為人,也加深了我與他之間的感情交通。”

朱自清師長教師的愛是廣博的,幾多好友同仁和文壇晚輩獲得過他發自心坎的關心和暖和。父親曾收到過師長教師四封親筆信。由於父親是聞一多師長教師親身招收進國立青島年夜學(兩年后改名為山東年夜學)唸書的,成為聞師長教師的親傳門生和“聞門二家”之一(另一位為陳夢家),所以,朱自清師長教師的來信多是商討為被公民黨間諜殺戮的聞師長教師編纂出書選集的工作,真可說是為情投意合的老友盡了心力。固然這些函件已在特別歲月中焚毀,但仍有一封寫于1948年3月27日的來信,因登載在父親主編的《文訊》月刊《朱自清師長教師回想特輯》上,而被保存上去:

克家師長教師:

兩次來信都收到了,因在病中,沒有復,請諒解!楊慧修兄五十年夜慶,清前已寫了一封信,又在北平同人公信上簽了名。他是我的同班同窗,我是很甘願答應給他祝壽的!病剛起床,工作堆得良多,最忙的是幫圣陶兄編高中國語教本,得于蒲月底編好,很是緊急。這回文藝專號生怕寫不出文章了。日前托廣田兄給您寫信,請您相助出書何達君的詩集。何君的詩固然不太遼闊,可是簡直是一條“新路”,我極渴望他的集子早些跟眾人會晤,您對扶攜提拔后進很熱情,務請相助問問星群出書社,最好能出專集,不進詩叢,可以多收些詩。可是進詩叢也成。清決議專心寫一篇序。有新聞請函告廣田兄或清都可以,感激,感激!

祝好!

朱自清

三、廿七

寫成此信,又接來函催稿。也允許先將何君詩集序寫出。但得看時光,四月旬日再函告。又及。

僅這一封信,就頗能看出朱自清師長教師的高尚品格和古貌古心,特殊是對青年詩人何達的傾力輔助與扶攜提拔,令人深深激動。何達在清華年夜學唸書時聽過朱師長教師的課,他的不少詩作都顛末朱師長教師的過目打分。1948年頭,朱師長教師親身選編了他的第一本詩集《我們閉會》,并專門撰寫了序文,高度評價他的詩歌創作,以為他的詩多為朗讀詩,“抹失落了‘詩人’的圈子,走到國民的步隊里,用詩唱工具和兵器往餐與加入那所有人全體的生涯的斗爭”。在他的詩里,“‘我們’替換了‘我’,‘我們’的說話也替換了‘我’的說話”“是冗長而‘干脆’的抽像化的詩”。

不只這般,朱師長教師還積極為這本童貞詩集聯絡接觸出書社出書,“極渴望他的集子早些跟眾人會晤”。我父親那時與上海星群出書社關系很是親密,是以朱師長教師特地寫信拜托吩咐此事。如師長教師信中所講,我父親“對扶攜提拔后進很熱情”,身邊有不少青年伴侶獲得過我父親的熱忱輔助和指導。1947年10月,星群出書社就出書了由父親主編并作序的《發明詩叢》共12種,收了包含杭約赫、蘇金傘、沈明、方平、康定、吳越、索開、青勃、黎先耀、唐湜、地步和李摶程12位青年詩人的詩歌專輯,在詩壇上發生了不小的顫動。更不消說為何達詩集聯絡接觸出書社一事,是朱師長教師親身來信囑托的,父親那時必定是盡了力。

可是,由于公民黨革命政府在1948年下半年加緊了對右翼提高氣力的抹殺,我父親被扣上“寫譏諷詩、辦左傾刊物和介入共產黨開辦的星群出書社”等罪名,遭到追捕,一周內曾五易其居,最后不得不潛往噴鼻港出亡,星群出書社也同時被查封。所以,何達的這本詩集《我們閉會》終極是在1949年6月才由上海復興出書社以“復興詩叢”第六集的情勢正式出書。固然這時朱自清師長教師已不幸離世,沒有親目睹到他傾力互助的這本詩集的面孔,可是,師長教師對于晚生后輩那一片熾熱恥辱的心,至今激動著我們。何達1948年8月假寓噴鼻港后,生長為有名詩人。師長教師的在天之靈,必定深感欣喜吧?窺斑見豹,又有幾多人從朱師長教師那里獲得過這熱人心脾、動人肺腑的輔助啊!

自1947年6月起,身在上海的父親以一己之力,開端主辦綜合性文明刊物《文訊》月刊,并從1947年11月15日出刊的第七卷第五期起,增設“文藝專號”,頒發了大批提高的優良文藝作品,連合了大量提高作家,在社會和文壇發生了積極影響。應邀之下,朱自清師長教師在“文藝專號”第一期(即第七卷第五期)頒發了論文《論味同嚼蠟》;在1948年5月15日出刊的第八卷第五期上,頒發了他為何達詩集《我們閉會》所寫的序文《明天的詩——先容何達的詩集〈我們閉會〉》,讀后令人感歎很多。

我的父親是遭到朱自清師長教師追蹤關心、扶攜提拔和愛好的文壇后輩,朱自清師長教師的高尚精力和人品一向被父親銘刻于心。1948年8月12日,當傳來朱自清師長教師貧病交集又果斷不食美國面粉,因嚴重的十二指腸潰瘍招致胃穿孔,于當日上午10時不幸故往的凶訊時,父親的悲哀之情可想而知。他當即特別遴選出20余位師長教師的老友、同事、先生、后輩和支屬,急切地向身居全國分歧地址的他們發函約稿。15日凌晨,他把滿腹話語和悲憤,化成了一首悼詩《朱自清師長教師逝世了!》。接著,8月31日的上海《新平易近晚報》又刊發了父親的《無限哀思悼學人》:“很多不成話的‘性命’,都無恥地在世,陰險地在世,一個個肥頭肥腦。/像你如許一個大好人,吃苦盡力,嚴厲地任務,成果是貧病以逝世!”父親對朱自清師長教師的感情之深、悲哀之切,對這個形成他不幸謝世的暗中、不公社會之仇恨和鞭撻,不言自明。很快,1948年9月15日的《文訊》月刊第九卷第三期就發布了《朱自清師長教師回想特輯》,在社會上發生了很年夜影響。

讓我們細細翻閱這期特別編纂design、依靠了幾多人哀思和弔唁之情的特輯吧。在繁複樸實的封面上,“朱自清師長教師回想特輯”九個黑體字,與所有的改為玄色的刊名及其他文字彼此映托,顯得非分特別哀痛、肅目和莊重。翻開目次,22篇弔唁文章和一篇有關報道順次擺列:《憶佩弦》(郭紹虞)、《哭佩弦》(鄭振鐸)、《談佩弦的一首詩》(葉圣陶)、《這喪失是無法抵償的》(馮至)、《杭州一師時期的朱自清師長教師》(魏金枝)、《朱佩弦師長教師的路》(許杰)、《悼朱自清師長教師》(青勃)、《悲悼朱自清學長》(楊私密空間晦)、《我最親愛的爸爸》(朱喬森)、《雜憶佩弦師長教師》(李長之)、《敬悼佩弦師長教師》(吳組緗)、《自清師長教師在昆明的一段日子》(劉北汜)、《朱自清師長教師與古代散文》(楊振聲)、《旬日間》(王瑤)、《重讀〈古詩雜話〉》(徐中玉)、《朱自清師長教師談詩片斷》(牧野)、《悲憶佩弦師》(余冠英)、《雙星的殞落》(漸離)、《佩弦的逝世》(穆木天)、《悼朱佩弦師長教師》(王統照)、《你終于倒下了》(任鈞)、《清華園里的悲悼會(通信報道)》(鄭敬之)。

在為《朱自清師長教師回想特輯》專門增設的道林紙插頁上,父親做了特別的設定。左邊上方,是“朱自清師長教師的遺像·手跡·生平”幾個黑體字,下邊是師長教師1948年3月27日寫給我父親那封信的手跡。右邊上方是師長教師身著正裝、攝于1940年的半身遺照,下方的生平如許寫道:

朱自清師長教師,字佩弦,本籍紹興,家住揚州。讀“北年夜”哲學系,與楊晦師長教師同班。平易近國九年結業后,執教杭州第一師范,與同事俞平伯、劉延陵等組織湖畔詩社,先生雪峰、汪靜之等均餐與加入,十一年,在上海中國公學教書,與葉圣陶師長教師定交。此后,分辨任教于寧波第四中學、溫州中學、上虞春暉中學。

平易近國十四年,經胡適師長教師先容到清華年夜學任教,迄今二十有三年,二十年間,曾借休假機遇,作歐游。

師長教師著有:《歐游雜記》、《倫敦雜記》、《背影》、《詩言志辨》、《經典常談》、《古詩雜話》、《語文鱗爪》、《蹤影》、《你我》、《論雅俗共賞》、《尺度與標準》等。年來與葉圣陶、吳晗、郭沫若諸師長教師編纂《聞一多1對1教學選集》,而師長教師之力尤巨。此外,另有與葉圣陶、呂叔湘兩師長教師合編之《開通高中國文讀本》,尚未出版。

師長教師十余年來,勇于任務,困于貧病,“窮且彌堅”!接近青年,思惟日進,“未老先衰”!惜乎此一代宗師以五十一歲之年,竟因積病致逝世!

在註釋之前,有一段父親借編者之口寫出的飽蘸感情的短文,為這本回想特輯開了篇。他用繁重而激怒的筆寫道:

朱自清師長教師的去世,是一個非常悲哀的凶訊,無論對于識與不識的人。病得那么久,逝世得那么忽然。繁重的累贅,吃苦的任務,菲薄的自奉,窮苦的歲月,再加上精力的磨折與沉郁,安康銷掉了,疾病趁機而來,成果是,丟下了未了的任務和心愿,丟下了一個赤貧的家,丟下了聯袂共進的患難伴侶和萬萬個瞻仰著他的青年,忽然而逝了。

“赤條條的來,赤條條的往”,把一身硬骨頭化成了白灰。

“赤條條的來,赤條條的往”,在凄苦的時期中,在凄苦的風雨中,把肉體付給一把火。

伴侶們分歧為了朱師長教師的逝世而悲哀,由於朱師長教師的德性,扶植了高尚的友誼。

青年們分歧為了朱師長教師的逝世而哀傷,由於,他們掉失落了一位進步路上的領導人。

朱師長教師是學者,但是他沒有被故紙埋失落;朱師長教師是老作家,但他沒有躲在曩昔聲譽的暗影里而結束進步;朱師長教師的作學問,寫文章,和他的為人打成了一片——嚴厲,求提高,為了一個社會的前景而任務,而盡力。

聞一多師長教師是那樣的逝世了;朱自清師長教師又如許的曩昔了,逝世法固然分歧,可是在我們的感到上卻一樣的沉痛!

為了留念朱師長教師,我們一貫欽敬的人,開辟了這個特輯。特約撰稿的諸位師長教師,不是朱師長教師的老伴侶,就是他的先生,從這些文章里,可以看出朱師長教師這小我。

擺列的先后,系按收到的時光為序的。本輯一切文章的稿費,作者都囑轉贈給朱師長教師的家眷。

——編 者

回想特輯的篇篇文章,都是對朱自清師長教師精力、人格和學問的高度贊揚和深深懷念,都是對那時社會的暗中、革命和壓制的無比仇恨與無情鞭笞。父親用本身的方法和個人工作特長,不遺餘力地以本身主編的刊物為陣地,表達了對極為崇拜的朱自清師長教師的酷愛、感念和懷念。他盼望人們永遠記住這個年夜寫的名字——朱自清!

悠悠四十載曩昔,1988年8月,為留念朱自清師長教師去世40周年,北京出書社編纂出書了《最完全的人格——朱自清師長教師哀念集》。父親在代序《朱自清師長教師的背影》一文的開頭處,如許動情地寫道:

一九三七年炎天,我因事到了北平。七月四五號一個上午,我懷著親熱之情往“清華”探望分袂四年多的聞一多師長教師。快到黌舍年夜門的時辰,看到一位神志散朗,風采高雅的師長教師,離我年夜約二三十米遠近,戴副遠視眼鏡,向年夜門走往。我心里驀地一動,這不是朱自清師長教師嗎?剛好一個青年從小樹屋我身邊過,我問:那位師長教師是不是朱自清?他說:“是。”我眼巴巴地看著朱師長教師的背影,遠了,遠個人空間了。我聊以自慰地想,下次還要到清華來,與聞師長教師合影紀念,那時必定往拜見朱師長教師!誰想到,三四天后,“七七”抗戰的年夜炮像中華平易近族的吼聲,在盧溝橋邊響起來了。再往清華的想看,已成為泡影,真是緣慳啊!終于沒有見到我尊重的、心靈交感的朱自清師長教師一面。可是呵,他的戴著遠視眼鏡、快步走進清華的背影,卻永遠、永遠地留在我的面前,心上!

歲月如梭。本年的8月12日,就是朱自清師長教師謝世77周年事念日,我的父親也已故往21載。他們的背影遠往了,可是,我愿意把他們的故事寫出來,講給這個世界和后生晚輩們聽。由於,他們高峻的抽像不會消散,他們身上的很多工具至今激動著我們,凈化著我們的魂靈。正如父親在他的詩作《有的人》里所寫的:

有的人在世

他曾經逝世了;

有的人逝世了

他還在世。

他們在世,活在人們心中!

TC:9spacepos273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